0%
載入調查報告內容,請稍候...
提示:點擊頁面左下角的小點3次可以查看檢舉人自我保護指南
2025年5月13日 - 調查報告公開

台灣IPO與ETF募集的
「血汗責任額」黑幕

從1000萬天價配額到「回單」機制,揭開證券營業員與理專們的集體反抗行動背後的體制性問題。

0

單檔最高責任額

元大 3月紀錄
0+

集結基層員工人數

來自各大券商、銀行
0

最高回單比例

投信承諾券商之獎勵

調查報告概述

本報告深入分析了台灣證券業ETF募集過程中的責任額制度問題及由此引發的「#終結IPO制度暴力」行動。

問題核心

責任額制度已從銷售激勵機制異化為不合理的業績壓力,「回單」機制進一步扭曲了市場機制。投信公司為擴大ETF募集規模,與券商通路之間形成「回單」的潛規則:

  • 券商每協助募集1億元,投信承諾提供7-9億元的下單量
  • 比例已從過去的2-3倍大幅上升至7-9倍,形成市場扭曲
  • 券商總公司獲得「回單」好處,但壓力層層下傳至基層營業員

法規衝突

責任額制度可能導致違反多項金融與勞動法規,造成多重法律問題:

  • KYC(認識客戶)原則:忽略客戶風險承受能力
  • KYP(了解商品)原則:未充分說明產品風險
  • 《勞基法》第22、26條:禁止無報酬責任額、預扣工資
  • 《民法》第247、252條:顯失公平條款可撤銷

"主管錄音:「你不願意配合,到時候一根毛都沒有。」
員工:「我們是同事,不是你是官我們是兵欸,我不是在當兵欸。」
主管:「你要去檢舉我都可以,我一切合規。」"

— 群組成員 提供之錄音紀錄

事件時間軸

從社群集結到金管會介入,追蹤「終結IPO制度暴力」運動的關鍵發展。

5月9日

社群平台集結行動

一場名為「#終結IPO制度暴力」的運動在LINE社群平台爆發,基層證券營業員與理財專員集體向金管會、勞動部發送檢舉信。

5月12日 14:25

底薪與責任額的驚人落差

多名營業員曝「底薪3萬卻要扛6千萬淨業績」,有營業員表示「敝司現貨是底薪的2000倍」,引發熱議。

5月12日 16:31

天價責任額曝光

中信爆「單人700萬」責任額,創下最高紀錄,引發社群成員震驚,多人回應「700萬我看了啥...」。

5月12日 19:49

集體行動目標設定

社群設定「100封實名檢舉信」目標,有成員表示「主管逼我們的時候照三餐問數字,你只寄一封檢舉信?」,顯示檢舉意志堅決。

5月12日 晚間

媒體跟進報導

工商時報、風傳媒等主流媒體跟進報導,標題包括「新募ETF責任額制掀求救潮」、「驚爆券商亂搞ETF募集責任制」等,擴大社會關注。

5月12日 深夜

金管會證實收到檢舉

金管會證實已收到檢舉並啟動調查,表示將以KYC與KYP原則是否落實作為調查重點,展現監管部門對此問題的重視。

5月13日 最新進展

社群規模持續擴大

社群成員已擴大至近3,000人,持續揭露問題,並開始組織更有系統的資料蒐集與證據保存,為後續調查與改革提供基礎。

責任額數據分析

各大券商的ETF責任額度數據揭露,來源為社群成員提供的內部文件截圖。

多方影響分析

責任額制度對營業員、投資人及市場生態造成全面影響。

對營業員的影響

不合理的業績壓力: 即使市場環境惡化,責任額標準仍未調整。募集時間壓縮,「照三餐問數字」,5天內被問KPI達20次。

自掏腰包風險: 營業員被迫自掏腰包購買ETF,金額最高達600萬元。家庭財務壓力巨大,引發嚴重心理負擔。

職場霸凌: 未達標者遭公開羞辱、獎金威脅「不達標一根毛都沒有」、客戶資源控制、工時剝削與休假剝奪。

"我這次IPO自掏腰包了600萬"

— 匿名營業員

對投資人的影響

產品適合性問題: 投資人可能被推銷不符合其風險承受能力的ETF產品,缺乏充分的風險揭露。

槓桿風險擴大: 有投資人被鼓勵以ETF質押放大槓桿,增加投資風險。四月初全球股災期間,多位投資人因ETF質押而遭斷頭。

投資決策扭曲: 投資決策基於業務推銷而非理性分析,導致不當風險暴露,可能影響長期財務規劃。

"客戶是理專的客人...我真的不敢再轉介客戶了,看過太多理專不顧KYC要求,強力推新IPO賣進去。"

— 匿名營業員

對市場生態的影響

工具定位異化: ETF定位從長期投資工具異化為短期業績考核工具,市場本質受到嚴重扭曲。

「回單」機制扭曲: 「回單」機制使投信與券商間形成非正常競爭,促使發行頻率過高,造成市場供給失衡。

系統性風險上升: 過度擴張的ETF市場與質押槓桿操作增加,放大市場波動影響,可能引發連鎖反應。

"回單也沒有回到業務的身上,水很深啊..."

— 匿名營業員揭露回單實況

制度結構問題剖析

1 責任額缺乏契約基礎

責任額多通過群組或口頭傳達,未納入勞動契約,違反《勞基法》明示工資與考核標準之原則。營業員缺乏法律依據反抗不合理要求。

2 利益分配嚴重失衡

投信獲得募集規模,高層獲得市佔率「戰功」;券商總公司獲得「回單」,提升交易量與市佔率;營業員承擔全部銷售壓力,卻分享不到相應利益。

3 制度透明度不足

責任額標準不一,同一產品在不同分點差異大;獎懲機制缺乏明確標準,常取決於主管「自由心證」;缺乏有效申訴管道,內部反映常被忽視或打壓。

4 集體行動的新趨勢

過去各自承受,現透過社群平台集體發聲;「一人一信救自己」策略有效提升曝光度;媒體報導強化公眾監督,促使監管機構介入調查。

檢舉範本與行動建議

提供實用的檢舉範本與步驟,協助業界人士舉報不合理制度。

檢舉管道

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

投資人服務專線:(02)8773-5100

網路檢舉:金管會全球資訊網

勞動部

專線:1955

網路檢舉:勞動部全球資訊網

券商公會

電話:(02)2737-4721

網址:券商公會官網

檢舉策略

1

分流檢舉

一封投金管會針對產品適合性,一封投勞動部針對職場霸凌,增加調查面向。

2

實名檢舉

增加證明力,但需評估風險。若擔心可使用「代為檢舉」方式。

3

集體行動

多人檢舉同一事實,增加調查可能性。「一人一信」策略有效。

4

具體事證

附上責任額表、錄音、內部通知等證據,提高檢舉可信度。

建議行動

保存證據: 截圖、錄音及所有內部通訊,妥善備份在個人空間,不要使用公司設備。

明確時間: 檢舉信內容需包含明確的時間點、地點、人物、事件描述,越具體越有說服力。

法規依據: 引用相關法規,如《勞基法》、《金融消費者保護法》等,增加專業性。

持續追蹤: 檢舉後,定期追蹤處理進度,必要時可向媒體揭露(注意自我保護)。

檢舉信範本

選擇最適合您情況的檢舉範本,點擊複製後可自行修改內容再提交。

溫馨提醒

檢舉前請確保您的個人資料安全,並評估可能的風險。若擔心遭到報復,可考慮匿名檢舉或透過第三方代為檢舉。提供具體事實與證據,增加檢舉的可信度。

範本內容

請從左側選擇一個範本

您可以複製內容到文字編輯器進行更詳細的修改,或直接下載Word檔案。

結論

這場「終結IPO制度暴力」運動,不僅是對當前制度弊端的反抗,更是金融市場自我修復與良性發展的開端。

台灣證券業IPO與ETF募集中的責任額制度問題,已從長期潛藏的「行業潛規則」演變為公開的社會議題。以下是關鍵結論:

制度異化

責任額制度已從銷售激勵機制異化為不合理的業績壓力,「回單」機制進一步扭曲了市場機制。

全方位影響

問題不僅影響營業員的工作環境與心理健康,也危及投資人權益與市場穩定。

結構性問題

問題源自於利益分配失衡、透明度不足、缺乏有效監管與申訴機制。

變革契機

基層員工集體行動、媒體關注及金管會介入,為改革提供了難得機會。

「我們不是在等待改變,我們就是改變的力量」——這句群組口號,或許將成為台灣金融業勞權改革的重要里程碑。